麻风病一词派生于古希腊语,意味“鳞状的”。西方认为麻风病在埃及文献记载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印度古文献记载中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有的信息甚至声称在印度公元前4000年就存在麻风病患者。西方基因学研究则将首例麻风病的起源假设于非洲地区。人类对2000前的遗骨发掘中也探测出感染麻风病的迹象。2009年印度发掘的一具4000年前的人类遗骸显示和欧洲中世纪很多受麻风病影响的遗骸类似,均遭受到麻风杆菌的侵蚀。
麻风病在中世纪盛行于欧洲,公元6-7世纪后,国外研究者认为,十字军东征的人口流动可能是该疾病向西欧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圣经·利未记》中谴责麻风病人是不洁的,并要求将其从社会中清除出去。麻风病人被视为道德败坏者、淫乱者、邪恶者、不洁者。12世纪,西方的文献记载欧洲大约有19000个麻风病医院。
到13世纪时候,法国单独有2000所以上的麻风病院,在英国也有数百所麻风病院。当这些麻风病人上街外出时候,他们需要穿着特别的服饰或者挂上铃铛以提醒旁人远离之。但是在第17世纪,欧洲的麻风病却逐渐消失,但是有学者认为,1438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可能是导致麻风病患者人数被忽略,而实际上这期间麻风病仍然是对公共卫生的构成威胁。
关于澳大利亚何时被发现第一例麻风病的说法,由于麻风病在上个世纪被认为是热带病或者亚热带病,医学工作者普遍认为热带非洲、印度、中国,以及许多太平洋岛屿,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均是麻风病高发地区。中国移民从1852年抵达澳大利亚,主要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地区的从事淘金、农业、矿业等活动。大多数中国移民来源于南部广东、福建省份、或香港澳门。1871年,澳大利亚悉尼当时的人口构成是131412名欧洲移民、746名中国移民、367名波里尼西亚人。
澳大利亚麻风病组织(The Leprosy Mission Australia )网站信息显示,澳大利亚第一例麻风病患者在澳大利亚北部被发现于1882年,发病者是1名中国移民劳工。8年后,即在1890年时,澳大利亚发现麻风病已经向土著居民人群传播。没有证据表明在19世纪前甚至更早,澳大利亚当地土著居民就有麻风病存在。澳大利亚悉尼医院医学专家James C. Cox在1872年10月发布在《新南威尔士医学公报》(New South Wales Medical Gaxette )的文章写道:“迄今为止,在新南威尔士州本土出生的欧洲人口中还没有记录”。
但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伊恩·韦尔奇(Ian Welch)教授在其论文《19世纪维多利亚中国人和麻风病》(Chinese And Leprosy in 19th Century Victoria)指出,1854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有2373名中国人,1857年已经上升到25524人。与澳大利亚麻风病组织公布数据比较,伊恩·韦尔奇的报告中认为维多利亚第一例报告疑是麻风病案例发生在1857年。
伊恩·韦尔奇在报告中指出,卡索曼(Castlemaine)卫生官员认为该地区的麻风病很可能是由1855年大量涌入的中国人口所致。这些人在离开中国前往澳大利亚之前就已经感染,而英国在1873年的一份医学报告中指出:“麻风病在中国的广东省、福建地区份成为地方流行疾病”。186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巴拉瑞特仁爱医院(Ballarat Benevolent Hospital)设立了专门对中国麻风病感染者治疗的病房。同时巴拉瑞特的克莱顿山(Clayton’s Hill)在此后成为专门隔离中国麻风病人之地。
伊恩·韦尔奇也指出,由于犹太教、基督教中均将麻风病视为道德问题的败坏,因此澳大利亚中中国劳工感染麻风病问题也加深了欧洲白人移民对中国“异教徒”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维多利亚健康卫生部门在1865年发现31例麻风病病例,其中巴拉瑞特有12例,7-8例发生在卡索曼等地的金矿地带。中国移民在澳大利亚的一方面受到麻风病困扰,另外一方面被当地的欧洲殖民者认为“外来种族”(Alien Race),例如中国劳工被长期与赌博、吸食鸦片、虐待儿童、与“道德堕落”的欧洲女人鬼混话题联系起来。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劳工死亡后会委托同乡照看坟墓,待到同乡返回中国时,他们会在死之前会委托同乡发掘他们的尸骨,并将遗骨洗净后带回中国,这些习俗也常常遭到来自欧洲白人移民的另眼相看。同时欧洲的白人殖民者担心中国移民和欧洲女人同居、或者白人青少年进入中国人赌场感染麻风病,一些欧洲移民强烈反对欧洲白人移民和中国移民之间的跨种族通婚,并担心麻风病会进一步向欧洲白人社区传播。伊恩·韦尔奇研究中指出澳大利亚白人殖民者认为麻风病可能是从中国麻风病人使用的货币中在澳大利亚更多人群中传播。
根据澳大利亚普林斯.亨利医院护理和医学博物馆(Prince Henry Hospital Museum)信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政府在1881年专门建立了普林斯.亨利医院用于专门治疗传染病人。早在1883年,普林斯.亨利医院就接收到一些患有麻风病的中国移民。1885年该医院总共接收了6个麻风病病人,其中5个是中国移民,1个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1886年时,被隔离在普林斯.亨利医院的6个麻风病人中3人死亡。
到1888年时,普林斯.亨利医院总共收到11名麻风病人。由于空间有限,1890年澳大利亚在东北部的小湾专门建立了隔离男性麻风病人的“男性麻风病院”。1891年时,普林斯.亨利医院已经接收到21名麻风病患者,其中2人是女性。1890年新南威尔士通过法案强调对麻风病人的应对措施包括:义务上报、拘留和治疗。普林斯.亨利医院在2003年被澳大利亚政府关闭。
1893-1915年期间,尽管欧洲移民在澳大利亚人口占据绝大多数比例,但是来自中国的移民中麻风病感染率最高。同时还有部分麻风病病例是南太平洋岛屿、非洲、埃及、希腊的感染者。澳大利亚在1940年前大多采用大风子油(Chaulmoogra oil)对麻风病患者进行治疗。直到有氨苯砜(Dapsone)出现后,澳大利亚开始对麻风病人进行新的药物治疗。
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首例麻风病患者发现于1855年,1889年,澳大利亚在托雷斯海峡岛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s)代曼岛 (Dayman Island)建立了麻风病院,主要隔离非欧洲移民中的麻风病感染者,尤其是中国移民和土著居民。1892年通过《1892年麻风病法案》(Leprosy Act 1892)后,代曼岛麻风病院被关闭。
皮尔岛(Peel Island)在19世纪中期作为船只和海员中转站,20世纪初期用于接收来自布里斯班( Brisbane)的流浪汉。1907-1959年期间,该岛被改成麻风病院,总共接收了740名麻风病患者,其中186名终死于该岛。在运行52年后,1959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关闭该麻风病院,目前该麻风病院遗址被保留,包括当时用于分别隔离麻风病人的男女宿舍、主体建筑物都仍然存在。现在澳大利亚昆士兰野生动物公园仍然对游客开放该遗址。
《1892年麻风病法案》正式允许设立针对麻风病人的隔离麻风病院。1939年1月,许多在库克镇( Cooktown)和星期四岛(Thursday Island)被怀疑为麻风病感染者的病人被送到范头木岛(Fantome Island),其余的更多病例被送到棕榈岛(Palm Island)。
1939年3月,澳大利亚政府在范头木岛的农场村正式选址建立麻风病院。新建设的麻风病院包括隔离病房、宿舍、修女房屋,隔离院的负责人是欧洲移民,大多员工来源于棕榈岛,整个隔离院有可容纳上百人的空间。1939年9月21日,该隔离院已经接纳了12个麻风病人,包括6位来自北昆士兰地区的麻风病患者。1949年时,范头木岛麻风病人数量已经达到63人。
随着治疗麻风病有效药物的出现,澳大利亚民间社会组织,例如麻风病亲友会向澳大利亚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昆士兰政府改善麻风病院环境,并结束对麻风病的隔离政策。直到1958年,澳大利亚才正式宣布结束对麻风病人的隔离政策。1959年,被隔离在皮尔岛的欧洲裔麻风病人被转移到亚历珊德拉公主医院( 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 in Brisbane)。其余22人被继续留在范头木岛,直到1973年8月3日,范头木岛麻风病院才正式被关闭。
达尔文岛( Darwin Island)在1931年开始成为针对麻风病人隔离区域,在上世纪40年代未发现针对麻风病有效治疗药物的时候,达尔文岛屿也成为澳大利亚隔离麻风病人重要地区,大约150名被隔离病人死于该岛。该隔离院在1955年被澳大利亚政府关闭,随之被新建立的东臂麻风病院(East Arm Leprosarium)替代。1982年,东臂麻风病院也正式关闭。
澳大利亚德比(Derby)麻风病院,也被称着班加润麻风院(Bungarun),该麻风病院正式设立于1936年,主要被隔离的对象是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土著居民中的麻风病感染者,共有380人在隔离期间死于该岛。1989年,澳大利亚宣布关闭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北部金伯利地区德比的麻风病院,这是澳大利亚最后的一所麻风病院。目前澳大利亚关注土著权益的非政府组织Winun Ngari土著团体计划将该麻风病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以实现其教育意义。
虽然澳大利亚麻风 隔离是面向所有的麻风病患者,不分种族,但是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是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土著麻风患者与欧洲病人分别隔离在不同的麻风病院。欧洲病人得到了较好的治疗,他们的医院有较好的工作人员,享受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设施。1937年,昆士兰卫生总干事西兰托(Cilento)对隔离法进行了一些修改,但他说“目前不可能对有色人种进行修改”。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支持库克和西兰托,并在1950年和1956年再次强调强制隔离政策,并制定了严格的出院条件,使土著病人几乎不可能离开麻风病院。
在2005到2009年之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澳大利亚仅发现45例子麻风病患者,因此“麻风病”在澳大利亚被视为已经被消除的疾病,并不对现在澳大利亚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威胁。是目前澳大利亚认为当地的麻风病案例主要来源于亚洲、太平洋和非洲的移民群体。近年新增加的13个案例中,12个麻风病患者均是海外移民。2011年,一名27岁的斯里兰卡移民在悉尼被诊断为麻风病患者,他试图自杀的故事引发了澳大利亚当地媒体的关注。
根据Allison Hempenstall, Simon Smith, Josh Hanson 发布在《澳大利亚医学通讯》的一篇《远北昆士兰麻风病:几乎消失,但不应该被遗忘》(Leprosy in Far North Queensland: almost gone, but not to be forgotten)的文章指出,他们对该地区在1989-2018年期间报告的麻风病人分析表明,20个被上报卫生部门的麻风病患者平均年龄在26岁,11个病人是非澳大利亚出生公民,托雷斯海峡岛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s)总共发现了9个病例(7个非土著居民)。除了1989年发现6个病例、2017年发现3个病例外,其它年份在远北昆士兰每年报告的病例不超过2人。最近一起澳大利亚本土病人案例发生在2009年,是一位28岁的托雷斯海峡岛民。
Sources:
1.The Leprosy Mission Australia,Do we have leprosy in Australia?,https://www.leprosymission.org.au/2017/07/do-we-have-leprosy-in-australia/.
2.Megan Holbeck,Australia’s victims of leprosy were forcibly removed from society and sent to colonies,http://www.meganholbeck.com/australian-geographic-aboriginal-leper-colonies.
3.Allison Hempenstall, Simon Smith, Josh Hanson, Leprosy in Far North Queensland: almost gone, but not to be forgotten,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5694/mja2.50243.
4.Prince Henry Hospital Museum ,Back to exibition,https://princehenryhospitalmuseum.org/leprosy/#.
5.Monument Australia,Fantome Island Lazaret,https://monumentaustralia.org.au/themes/culture/community/display/114905-fantome-island-lazaret.
6. The 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Dr Gillian Riley ,Medical history: Leprosy is a terror of the past. Right? , https://www1.racgp.org.au/newsgp/clinical/medical-history-leprosy-is-a-terror-of-the-past-ri.
7.Candace Sutton,Islands of death: life in a leper colony,https://www.news.com.au/lifestyle/health/islands-of-death-life-in-a-leper-colony/news-story/40f28a6999ad2edea5e3fc4f34a72256.
8.NIT,Rachael Knowles,Winun Ngari revive Australia’s last leprosarium, https://nit.com.au/winun-ngari-revive-australias-last-leprosarium/.
9.ABC NEWS,Erin Parke,Former Derby leprosarium residents want to bring decaying facility back to life,https://www.abc.net.au/news/2016-06-26/former-derby-leprosarium-residents-hope-to-restore-site/7541626.
10.ABC NEWS,Laetitia Lemke,Treated like lepers: Honouring the dead at Darwin’s leprosy island,https://www.abc.net.au/news/2016-07-24/channel-island-leper-colony-call-to-honour-sufferers/7648752.
11.Find & Connect ,East Arm Leprosarium (1955 – 1982) ,https://www.findandconnect.gov.au/guide/nt/YE00048.
12.Ian Welch,Department of Pacific and Asian History,School of Culture, History and Language ,College of Asia and the Pacific,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hinese And Leprosy in 19th Century Victoria.